言闕口吐綸音,一種種明悟不斷涌現(xiàn)心頭,識海之中,元神右手之間,左手握著一卷書,不斷的融合一種種大道,那卷書,嘩啦啦翻開,書頁之間縱橫交錯,符文閃現(xiàn),分拆組合。
卻是言闕借講道之機,融合百家之長,推演自己的道理。
眾人心悅誠服,看向言闕的眼光,也是充滿了傾佩,木老輕撫胡須,微笑點頭。
隨著時間流逝,言闕五只孔雀化為一只,與言闕異口同聲,聲音宏大,傳遍扶陽神樹。
木老細(xì)細(xì)聽去,雖然青澀,但是卻是極為完整的道理,包羅萬象,恢宏至極。
言闕停下講道,眾人有種悵然若失的感覺,未免覺得有些不盡興,卻是言闕大道未成,只能講到這種地步。
“言師弟,為兄受教了!”風(fēng)無極施禮道。
言闕坐在法壇之上,微微點頭,不是言闕傲慢,實在是動不了。
識海之中,各種大道化作符文,幾乎要造反了,言闕全身精力,都在梳理這一團亂麻。
有人不悅道:“言道友也太自傲了。”
言闕無奈,張嘴欲要解釋,一道白光從嘴中飛去,化作一條白色小龍,迅速消失不見。
丁鵬失笑道:“言師弟吃撐了!”
言闕卻是是吃撐了,現(xiàn)在的他,渾身上下都是道理,一失神的功夫,就會損失不小,當(dāng)然不愿意動彈。
木老呵呵笑道:“小友好造化!”隨即便消失不見。
眾人各施一禮,便四散而去,只余下風(fēng)無極與丁鵬,護在身旁,為言闕護法。
言闕不理外界,全身心的對付起體內(nèi)的各種大道。
一只孔雀在識海之中翱翔,不斷的吞噬各種道理,元神周身,全部是各種符文繚繞。
孔雀奮力吞噬,卻是不斷長大,在識海之內(nèi)足有千丈大小,五道神光,慢慢演變成五道光輪,在孔雀背后,隱隱流轉(zhuǎn),有大道綸音轟鳴作響。
元神翻身坐在孔雀背上,一手指天,一手指地,以元神為媒介,溝通無量大道與孔雀本體。
孔雀身后的五道光輪,竟然有隱隱融合的趨勢,孔雀本身,也慢慢演化,緩緩化作半透明狀態(tài)。
不知過了多久,言闕終于吞噬完了識海內(nèi)所有道理,開始煉化道蘊,三千三百三十三里識海之內(nèi),充斥了言闕打開天地神門時,天地所賜道蘊,一縷縷道蘊,不斷被言闕融合,半透明的孔雀體型慢慢變換,元神右手所執(zhí)的紫色小劍,也化為一道紫色雷霆,投入孔雀體內(nèi)。
那紫色雷霆乃是一點雷元,代表的乃是天地間最為純粹的雷霆大道,至剛至陽,乃是一切魔祟的克星,言闕此刻吸納百家所長,理所應(yīng)當(dāng)?shù)奈盏糇仙Α?/p>
道蘊終于被言闕吸收完畢,言闕周身氣勢勃發(fā),風(fēng)無極和丁鵬面色駭然,這等氣勢,已經(jīng)超過了巔峰時期的風(fēng)無極。
識海之內(nèi),孔雀化為一道流光,在元神之上盤旋,流光無色,乃是最為純粹的無,若非是言闕識海之內(nèi),根本感應(yīng)不到。
這道流光,就是修士本命之物,變幻莫測,比如風(fēng)無極,本命之物就是一方大印,乃是自己的道蘊與最為頂尖的神級材料煉成。
言闕可以用這道流光化作自己的本命之物,不拘外形。
言闕想了想,無論是前世還是此時,最為尊貴的莫過于鐘鼎,最為普遍的莫過于刀劍之類。
無色流光迅速的變化形態(tài),鐘、鼎、樓、刀、劍、槍、戟等等,甚至化為各種神獸形態(tài),都不能保持形態(tài),很快的變化重新化作流光。
言闕不在強求,睜開雙目,看到風(fēng)無極和丁鵬,心中一暖,感激道:“多謝兩位師兄護法?!?/p>
風(fēng)無極笑道:“師弟有此機緣,此后一飛沖天!”
丁鵬羨慕的道:“不知師弟如今境界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