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帆此刻的心情,真是不知道該怎么形容。面對一個自信天命不凡的半大小子,想訓斥他幾句做人要低調(diào)之類的話,可是只要一想到他已經(jīng)孤苦的現(xiàn)實,這個心腸就硬不起來了。
“李迪李狀元郎,不管將來多風光,現(xiàn)在還是要老老實實做人。不要以為天命不凡,就可以有恃無恐?!?/p>
“大人!你的此言差異??陕犨^有理走遍天下,無理寸步難行?草民今天爭的是個公平的理,而不是自命不凡來挑釁。在理字面前,不分童叟,不論婦孺……”
“停?!阒览碜衷趺磳憜幔俊?/p>
“當然知道,草民六歲就會寫了。記得當時家父教我此字時,說一個是廟堂的君王,一個是天下村里,兩個字合在一起,就是個理字。正是不管是君王,還是村里的星斗小民,為人處世都要尊一個理字。所以理字面前,人人平等,就如同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道理一樣,不容踐踏。”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啊!”楊帆感到無可反駁,便用調(diào)侃的口吻夸贊道。他做夢都想不到,一個連后世都講不清,理不明的理字,在眼前這位少年的口中說的如此簡單明了。
讀書人再小,也是讀書人脾氣,你來硬的他威武不屈,但是你溫和做事兒,他就會比你更溫和。這個李迪,自然也是如此,言語明顯謙遜了許多。
“大人折殺草民了,草民不是在這里擺學問的,只是想要一個理字。”
出于擔心他太耿直,將來會走的坎坷,楊帆故意反駁說:“你那個理字解的不對,不符合天下大勢。首先你要明白,王字在前,村里在后,這個說明了什么?說明道理是優(yōu)先王公,然后才有村里?!?/p>
楊帆見他很認真的聽,于是更加得意地說道:“其次你更要懂得,這個王還指的是王法,而村里還是村里。這個意思就是,道理是王法說了算的。所以,我認為袁都頭不需要給你道歉,賠償嗎這個自是應該。而且他本身多給你米飯,你要感恩,可是你卻恩將仇報,撒潑是橫……”
“大人此話有失公允,先王后里,只是尊卑有序,但是并沒說為尊就不講理。要是他真的不講理了,那就是昏君。還有王法是普天下,人人都要遵從的天理,而不是執(zhí)策者為所欲為的工具。如果他這么做了,那就是****,會遺臭萬年?!?/p>
“真是奇了怪啊,怎么會有你這種死腦筋的小孩?怎么歪理一大堆?”楊帆頓時被他氣得七竅生煙,恨不得大嘴巴抽他幾下。但是又覺得他說的沒有任何不妥,放到現(xiàn)在社會,參加個最強大腦啥的,絕對入圍冠軍啊。
“大人,這是君子之言,絕不是歪理?!闭f到這里,李迪突然用手往他身后一指。才繼續(xù)說道:“再說了,開設粥場的人是你身后這位姐姐,就算感恩我也只能感她的恩。自然要遵守她定的規(guī)則,不然那就是忘恩負義,絕非君子之所為,我若是那樣做了,以后如何面目做人。”
楊帆回頭看了一眼,發(fā)現(xiàn)小容正在聽他們的對話,一副欲言又止的樣子。而且在小容身后,還站著一個人,他剛要和那人打招呼,卻被那人做擠眉弄眼的好半天,估摸著還想聽他們繼續(xù)爭吵。
說實話,楊帆不喜歡別人偷聽,于是就想結束這個無厘頭的爭吵。故意提高了語氣,朗聲訓斥道:“你這個孩子啊,實在太較真,嘴里還是歪理一大堆。”
“大人!你要是存心幫親不幫理就算了,不必訓斥草民較真。難道大人沒聽過這樣一句話,叫較真真君子,爛情必小人?!崩畹虾孟褚彩チ四托?,氣嘟嘟地大放厥詞。
“混賬!你敢罵我是小人?”楊帆揮起拳頭嚇唬道。
“哇!……”
原以為這小子混和自己較真到底,但是沒想到孩子終究還是孩子。眼見楊帆要動粗,結果直接嚇得哇哇大哭。逗的站在楊帆身后那人哈哈大笑起來。
“三大王好!請恕下官剛才失儀,這小子實在氣人?!睏罘B忙轉身抱拳施禮道?;嗜舆B忙微笑示他免禮,才打趣道:“哈哈……我還以為狀元郎會強項到底,沒想到這么怕挨打呀!”
李迪聞言一邊擦眼淚,一邊下跪施禮解釋道:“大王誤解草民了,我不是為自己受委屈而哭,是為了石邑鎮(zhèn)的百姓哭,更為了辜負這位菩薩心腸的姐姐的恩情哭。”
“呀呵!真有意思,你起來說話,這道理怎么講???”皇三子趙德昌幾乎是親自彎腰把他扶了起來,一臉嚴肅認真地看著他。
“大王,這位巡檢大人,因為鄉(xiāng)野小童的一句不順耳話,就要揮拳報復。那以后怎么可能善待百姓呢?一個村童尚且如此,要是其他人豈不是要妄加罪名,大興牢獄?難道這些不值得哭?”
誰能想到,李迪竟然把這件事兒,和楊帆以后的為官行為聯(lián)系在一起。逗得楊帆忍不住哈哈大笑,小容也覺得這個孩子太危言聳聽,只有皇三子趙德昌聽的不住地點頭贊許。
小家伙見這位皇子這么認可,而且年齡也不大自己多少,說話便不再那么拘謹了。
“剛才說的是于公,現(xiàn)在于私來說。草民接連兩天受到這位姐姐的照顧,結果發(fā)現(xiàn)大人是個狂暴之人,那么姐姐跟著他做婢女,平日里不知要受多少委屈。可惜我現(xiàn)在自身難保,這么大的恩情卻無以為報,難過而哭?!?/p>
“精彩!講的精彩,分析的有理有據(jù),但是哭終究解決不了這個問題。你有沒有想到其他辦法?”皇三子趙德昌一邊拍手叫好,一邊若有所思的問。心說:真是神童,難道這就是上面給我安排的另一個助手?
“啟稟大王,草民就是沒有辦法才哭的,還望大王主持公道,解救這位菩薩姐姐,保護石邑鎮(zhèn)的黎民百姓?!?/p>
望著兩個半大小子,一唱一和地君臣對話,楊帆覺得實在可笑,卻又不知道該插什么話,只好轉過臉看著那張緊張的雙頰緋紅的小臉。
“你的請求,本王一定解決。以后要多讀書,將來考取功名,做個好官才能有辦法造福蒼生……”
ps:北宋時期,是寒門士子的樂土。幾乎大部分宰輔都是靠科舉入仕的寒門子弟。但是書生多了,就產(chǎn)生了理學,開始爭的是治國興邦君臣理。也就是后世所講的君子與小人系統(tǒng)。直到南宋程朱理學,逐漸演變?yōu)闇缛藗惖耐崂?。求推薦,求收藏,為了寫好這本書,連脫脫的《宋史》都讀了五六遍。希望大家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