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武帝頂盔貫甲出了后宮,由此開始了他全程開無雙的戰(zhàn)爭生涯。
楚城的城門下,頭戴紫金冠,體掛赤紅百花袍,身披獸面連云黃金甲,腰系勒甲玲瓏環(huán)玉帶的光武帝,扛著九龍霸王槍,環(huán)視了周圍的將士們一眼,氣沉丹田大聲說道:“眾位將士,如今國難當頭,反賊們今兵臨城下。反賊勢大,楚城現(xiàn)已如危卵,傾覆就在眼前。我知道大家都很害怕,因為反賊們的兵力數(shù)倍于我方,此戰(zhàn)勝利的希望渺茫。
也有人向我進過言,不如離開楚城退往南方,以此暫避反賊們的鋒芒。說實話,這個建議我也曾心動過,但在仔細考慮之后我還是決定留在楚城。
我不害怕嗎?其實我也很害怕。真的!但誰叫我是皇帝呢!我過去做楚王的時候,這里是我的封地。現(xiàn)在我當了皇帝,這里就是我的都城。如果今天我一旦逃跑了,那么以后恐怕都再也沒有勇氣與叛軍一戰(zhàn)了。
所以,帝國雖大,但如今我已退無可退。
我自登基以來,雖然時間不長,但也算得上勤勤懇懇,更將諸位視為手足。今天要打仗了,在這種情況下我不敢奢望在場的所有人都能陪我一起慷慨赴死。但我還是厚著臉皮請求諸位,能夠答應我一個小小的要求。一會兒我將出城同反賊們野戰(zhàn),我也必定會帶頭沖鋒。
我希望是,在我還沒有戰(zhàn)死前,諸位能跟隨我的腳步向叛軍們發(fā)起進攻。等我戰(zhàn)死后,諸位再投降不遲。國家養(yǎng)士至今已有二百余年,這是我最后的懇求了,請諸位能夠答應?!?/p>
說完這話,光武帝對著眾將士深深施了一禮,然后翻身上了戰(zhàn)馬,對著城門官大喝一聲:“開城門,諸將聽令,隨我與反賊們決一死戰(zhàn)!”
楚城城門大開,光武帝用霸王槍一指反賊的營地,大喝一聲:“跟我沖!”
說完這話,便騎著戰(zhàn)馬頭也不回的向著反賊們沖了過去,楚城之戰(zhàn)由此爆發(fā)。
此時叛軍們也是剛剛到達楚城,所有人正忙著安營扎寨呢。正在這個時候,突然聽得楚城方向三聲炮響,叛軍們茫然回首,手搭涼棚,想要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就只見楚城門大開,然后一個身穿金盔金甲的騷包貨一馬當先的寵臣里沖了出來。
反賊們蒙圈了,大戰(zhàn)開始前,叛軍們從未想過光武帝會出城同他們野戰(zhàn),頓時被打了個措手不及。楚城的第一戰(zhàn)光武帝小勝,反賊們退兵十里重整旗鼓再次安營扎寨。
當天夜里三更天,剛剛經(jīng)歷了一場小敗的反賊們正睡得香甜,突然大營之內喊殺聲四起,眾反賊們揉著眼睛走出了帳篷,一眼就看見火光之中一個騎著高頭大馬金盔金甲的猛人正在大殺四方。
到了第二天早晨,反賊的營地炊煙四起,反賊們剛剛端起了碗,就又聽見了隆隆的馬蹄聲。得了,這次連涼棚都不用搭了,肯定是那個二貨楚王又來了。
叛軍主帥望著金盔金甲離去的背影,又看了看己方滿地狼藉的營地,簡直是欲哭無淚。這位楚王有病吧?怎么完全不按牌理出牌?沒看到我們人多勢眾嗎?你丫的小兵三兩只,這樣的形勢下,我攻你守這才是正常的套路吧?可你丫的卻偏偏出城和我們野戰(zhàn),而且兩天之內就偷襲了我們三次,你確定你沒拿錯劇本?你這么弄我怎么打?
臨時內閣的閣老們正躲在后方你這看光武帝的笑話呢,可光武帝上來就打了個三戰(zhàn)三捷,驚掉了一眾人的下巴。在得知光武帝帶頭沖鋒楚城與反賊們野戰(zhàn)消息后,閣老門在無語之余,又紛紛在心中暗罵這位光武帝是在作死,并且一致認為楚城一月之內必會被叛軍攻破。
可讓所有人大跌眼睛的是,這位帶頭沖鋒的光武帝雖然變著法的作死,偏偏就是怎么都死不了。三戰(zhàn)三捷之后,楚城的軍心因此大振。居然和叛軍們一板一眼的打起了攻防戰(zhàn)來,并且還打得有聲有色。雖然也有幾次被叛軍猛攻上了城頭,但危難時刻總能看見光武帝那金光閃閃的身影。
雙方就這么僵持了半年,楚城終于迎來了第一只勤王的軍隊。叛軍因害怕后路被斷,無奈之下,只得退兵。
楚城之戰(zhàn)后,光武帝聲名鵲起。越來越多的元帝國將領紛紛投向了他的懷抱,楚王也因此穩(wěn)住了陣腳。在那位之前最有可能繼位的寧王宣布承認光武帝為正統(tǒng)后,所謂的臨時內閣風流云散。
楚王很快統(tǒng)一了帝國南方的半壁江山,由此拉開了長達十余年南北對峙的序幕。
如果說光武帝戎馬征戰(zhàn)的過程是一部全程開了無雙的史詩,那么他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則是他一個人的傳奇秀。
在南北對峙的十余年后,當大家都以為南北雙方會這么繼續(xù)下對峙下去時,光武帝又做了一件讓天下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光武帝十二年,光武帝在毫無征兆的情況下突然宣布傳位太子,他退位了。
退位之后的光武帝也沒有閑著,他扛著自己那桿賴以成名的九龍霸王槍,單槍匹馬一路北上找北方叛軍中的猛人單挑去了。21日內,光武帝過十六城,槍挑叛軍27將,差點就一路殺到了帝國原來的帝都。
光武帝此次的北方之行對后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他讓世人知道了原來這個世界上真的有萬人敵,一人破一城不再是傳說。從那以后帝國上下就像是被打了雞血,南北雙方武力爆表的猛人開始層出不窮。那些原本只存在于傳說里的道法武功也漸漸顯圣于世。這個世界就好像在一夜之間從低魔低武位面躍遷到了中魔中武位面。
三年之后,光武帝再次獨自北上,與當時北方的叛軍領袖梁秋雨在大明宮中秘議了七日,然后南歸。半年之后,北方叛軍突然提出議和,同意接受南方的招安。
后來南北合流,《光輝大憲章》被制定出來,隨著六等十八級社會等級制度的確立,帝國的歷史被翻到了新的一頁。
南北合流之后,原來的北方反賊首領梁秋雨入閣拜相,組建了光輝大憲章,制定以后的第一任內閣。四年之后,梁秋雨再次被任命為首輔大臣,續(xù)而又組建了第二任內閣。
在梁秋予擔任內閣首輔的這八年時間里,他對帝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而其中最重要的一項就是在光武帝的支持下,有意識的將帝國新生的士族階層人為地分成了兩個部分,民勛士族與功勛士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