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爾遜·霍華德用自己的身體去撞汽車:得到一筆保險金和賠償費,并用這筆錢讓兒子約翰尼去了日本。//WwW、Qb5。cǒM//肯·舒夫但心中已經(jīng)肯定了自己的這種判斷,威爾遜一定有某種迫切的理由必須將兒子送到日本去。
這是為什么呢?
肯對此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他為什么非要這樣做呢?當(dāng)初他還是迫于上司之命才勉強開始調(diào)查。
“日本呀……”
肯的視野忽然開闊了。日本對他來說并不是毫無關(guān)系的國家。不,不僅有關(guān)系,而且那里還留下了他青春時代胡作非為的足跡,如果有錢,他還想故地重游。在肯的記憶中,日本還是戰(zhàn)敗后的一片廢墟,但他感到在那個國度里,仍保留著當(dāng)今美國已見不到的“人心”之類的風(fēng)情。
現(xiàn)在的日本與當(dāng)時相比有什么變化呢?肯還沒有親眼目睹。肯在戰(zhàn)后幾年間曾經(jīng)呆過的日本,現(xiàn)已走向繁榮富強。
日本人有一種堪稱國民性的勤奮精神和民族凝聚力,使其能在很短的時間內(nèi),從戰(zhàn)敗后的一片廢墟中迅速崛起,以至于全世界都為之震驚??系让绹嗽p蔑地罵他們是“黃種猴”,但日本人像螞蟻似的勤勞,集合起來像核反應(yīng)似的強大有的地方只用打手勢便可進行交易。
金錢是人類社會的流通貨幣,由于它的作用,人與人之間的感情淡漠了,結(jié)果剩下的只有金錢。然而卻沒有一個人對這種現(xiàn)象提出過疑問。
高度發(fā)達的物質(zhì)“文明”僅使物質(zhì)遙遙領(lǐng)先,卻將人類的精神和親情遠遠地拋在后面。而這種物質(zhì)魔鬼最猖獗、最容易有市場的地方,就是像美國這樣的合眾國了。
美國本來就不是一個由土生土長的單一民族結(jié)成的國家,到這里來的人大多都是為了尋求成功的機會,或者說是在本國無法謀生的,所以人們之間競爭激烈。在美國這個國家誕生的同時。已經(jīng)醞釀了物質(zhì)支配精神的基礎(chǔ)。
可日本卻不一樣。這片國土上的人都是土生土長的,因此無論物質(zhì)如何泛濫,都不會達到支配人的地步。
肯想起了曾經(jīng)呆過的日本,由于職業(yè)關(guān)系,他切身感到紐約在精神上的墮落。
哪個國家都有犯罪。日本有,經(jīng)濟體制不同的蘇聯(lián)、中國也有。
可美國的犯罪性質(zhì)不同。就犯罪中最惡性的兇殺案來說,兇手一般都有相應(yīng)的動機,但在紐約,卻常常發(fā)生一些神出鬼沒、毫無動機的血案。攔路搶劫后又殺人,強盜馬上又成了殺人犯:強奸婦女之后又殘忍地將其殺害,而且還要禍及偶爾路過的行人。
據(jù)說,在紐約的馬路上行走時,要盡量走人行道靠馬路一側(cè),如果你靠著房屋側(cè)走。就有可能被拖進小胡同里剝光衣服。
就在前幾天,在中央公園有位日本留學(xué)生被一群流氓圍住拳打腳踢。那留學(xué)生拼命向附近的人呼救,可是過路的人卻沒聽見似的只管趕路,最后還是被碰巧路過那兒的巡警救了。剛剛?cè)雽W(xué),他就倉皇退學(xué)回日本了。
據(jù)說,那位日本留學(xué)生在離開美國之前講述當(dāng)時的恐怖情景時說:在被攔劫扼住脖子時,并不怎么害怕。因為,當(dāng)時有對看上去很有教養(yǎng)的老夫婦正打那兒路過,當(dāng)我向他們求救時,那老太太竟拽住丈夫的袖子說別去管閑事,迅速躲開了,這時我才感到美國真正的可怕?!笨嫌X得這話觸及了美國社會的要害。
全然不關(guān)心與己無關(guān)的人是死是活,只要自己的生活安穩(wěn)有保障就行了,所以,哪怕稍微有點兒威脅的事兒,都極力避開。為正義而戰(zhàn)只是自身安全能得到保障后的事情。
在美國,一般人看到犯罪行為往往佯裝沒看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在這個多民族、多種族的國家里。物質(zhì)文明的巨大化使人喪失了自己的本性。
令人震驚的是,這種明哲保身的風(fēng)氣竟也滲透到了警察中間。他們只在上班時負責(zé)保障人的權(quán)利和自由,維護公共安全和秩序,而下班后就成了普通人。
有時即使眼前有人陷入危難之中,但如果救這個人可能會威脅到自己的安全,他們就會視而不見。
肯也決不例外。如果發(fā)生了兇殺案,他會因職業(yè)本能而去追捕:但一旦從長時間的緊張工作中解脫出來,踏上回家的歸途,即使遇上市民受流氓糾纏之類的事,他也只當(dāng)沒看見。
警察也是人,工作之余也有休息的權(quán)利??想m然對這種意識并不怎么反感,但心中也覺得不是個滋味。
“我也不知不覺中了紐約的毒素?!?/p>
這樣,在肯那模糊不清的遙遠的記憶中,日本是個“人類安居的王國”。威爾遜·霍華德竟不惜犧牲自己的性命讓兒子去日本,究竟是為什么呢?這引起了他極大的個人興趣。
肯到霍華德父子住過的公寓去過兩次,那里的情況沒有絲毫改觀,依然是紙屑遍地,臭味熏天,酒鬼隨處可見。
使他吃驚的是,這次來和上次來所看到的一模一樣,還是這個地方,還是這些人。威爾遜·霍華德也曾是他們中的一員。
在霍華德父子住過的公寓附近的道路上,有幾個男人頹喪地站在那兒,那飲酒過量的紅臉上有些濕潤、發(fā)亮,原來他們正在哭泣。
“出了什么事兒?”肯走過去向一個人問道。
“警官先生,您看這多可憐呀!
那人用手指了指,只見一個流浪漢靠墻蹲著,臉伏在膝蓋上,他面前擺著幾只劣質(zhì)威士忌酒瓶,里面都還有酒??狭⒖讨莱隽耸裁词聝海郧八苍龅竭^類似的情況。
“什么時候發(fā)現(xiàn)的?”
“今天早晨來這兒一看,薩爾蒂已經(jīng)渾身冰涼了。比我們先走了一步,薩爾蒂,你這家伙怎么就這么走了呢!”
說話的男人淚流滿面。
“通知市里了嗎?”
“嗯,收尸車馬上就來?!?/p>
這是個非常凄涼的告別儀式。一個流浪漢在街頭酒精中毒而死,他在人生道路上受盡挫折,借酒消愁,不知不覺地漂泊到紐約,在流浪漢、失業(yè)者聚集的角落里,用酒精毀滅了自己。
所有的希望都破滅了。除了酒以外,其它一切**也都蕩然無存,于是就將那行尸走肉般的身體,浸泡在用乞討來的錢購買的酒中。茫茫然度日,直到真正的死期降臨。
這個早走一步的冗者和自己是同一類人,因此,傷及同類其鳴也哀。盡管是艱辛不毛的人生,可是卻和死在路邊的老鼠、鴿子一樣,他選擇了自己所喜歡的“老位子”,至死還抱著廉價威士忌瓶子。這些靠酒度日的人,從死去的伙伴身上又一次看到了自己的必然下場。
這位死者至少一點也不孤獨,因為有一幫酒友聚集在他的遺體周圍,用威士忌瓶子代替靈牌舉行了告別儀式。
“薩爾蒂,你不是還想在死前回趟家鄉(xiāng)嗎?”
“他的家鄉(xiāng)在哪兒?”
“聽說是在意大利的一個叫薩爾蒂尼亞的島上。我不知道那島在哪兒。”
由于是來自薩爾帝尼亞。所以人們就叫他薩爾蒂,誰都叫他的外號,恐怕連他自己都忘了自己到底叫什么名字了。
在這兒出席“葬禮”的人都有類似外號,其中也有人連自己的故鄉(xiāng)在哪兒都不知道,這些人枝稱為納斯托萊斯(無巢氏)、拉崔(耗子)等等。
送葬者心里都知道。自己早晚也是同樣的歸宿。他們一邊向伙伴告別,一邊琢磨著不能讓自己最后一個死去,但愿能在有人為自己送葬的時候離開人世。
不一會兒,市里的收尸車來了。紐約每天早晨都有幾人這樣死去。他們有的死在道旁。地鐵里、公園的椅子上或公共廁所里,有的則是在公用電話亭里默默地離開人世。收尸車的任務(wù)就是四處去收撿這些尸體。
收尸車一走,他們又分別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繼續(xù)沉溺于威士忌中。
“警官先生,喝一杯吧?”
一位送葬者說著給肯遞過來酒瓶,這些人渾身散發(fā)著臭味,像是從紐約地下冒出來的沼氣,他們除了喝酒之外,沒有其他任何**,所以對別人也無威脅。
肯推開他的手,走上了公寓門口的臺階。馬里奧仍舊將電視機的音量開得非常之大。
馬里奧對進來的肯夸張地聳了聳肩,那意思好像是說:“怎么,你又來了?”
“我照您的吩咐還沒把那間房子租出去?!?/p>
“哼,那么臟,沒人愿來往吧。”
“別開玩笑啦,現(xiàn)在很難找到這種好床位,每天來租的人多得排隊,可我怕讓警察知道,警察已答應(yīng)給我那間房子的租金了。”
“別吹噓了,這房子,主人早就放棄了,因為這種豬窩維修費比房租貴多了。”
“別說這些了,今天又來干什么?我又沒做讓警察找上門的事?!?/p>
馬里奧的語氣有些緩和。
“請先把電視機關(guān)了。”
馬里奧笨重地挪動著她那肥胖的身子關(guān)掉了電視,然后示意肯可以說了。
“還是霍華德父子的事,他們有沒有相片?”
“照片?”
“對,尤其想看一下老頭子的照片?!?/p>
“他那種人不會有相片的?!?/p>
“他不是在這兒居住多年嗎?總該照過張照片吧。”
“他可沒有這種有錢人的愛好。照片警察局里不是有嗎?比如說駕照、前科者的名冊上?!?/p>
“他沒有前科。駕駛執(zhí)照過期后也沒來換新的,已經(jīng)作廢了?!?/p>
“那么,我這兒就更不會有了?!?/p>
“他房間里的東西沒有動過吧?”
“本來就沒什么,那些東西連小偷都不要?!?/p>
“我想再去查一遍。”
“把那些破爛玩藝兒叫警察都拿走吧?!?/p>
肯看也不看馬里奧,就進了霍華德父子的房間。地板上到處是灰塵。還有腳印,這說明自從肯來這里以后沒人來過。因為沒有別人的腳印,那些破爛東西也沒人動過,和上次來的時候一樣。
他又仔細地搜查了一遍,仍然一無所獲。在這間小房子里,除了那點不值錢的破爛東西外.也沒有什么值得再搜查的了。
威爾遜曾服過兵役,如果從這方面著手也許能得到照片。但這要征得官方的同意。
肯是憑著個人興趣在調(diào)查。他不想再到奧布賴恩警長那兒去提過分的要求,已經(jīng)夠麻煩他了。
“現(xiàn)在是不是該罷休了呢?”
肯感到“憑興趣調(diào)查”受局限。這時,門外響起了輕輕的敲門聲,隨即門口出現(xiàn)了馬里奧的臉。
“我馬上就走?!?/p>
肯還以為她來攆他呢。從肯的表情上馬里奧似乎覺察出他沒找到想要的東西。
“我剛想起來,有個人也許有威爾遜大叔的照片。”
“真的?”
馬里奧帶來了預(yù)料之外的信息。
“是不是確實有就不得而知了?!?/p>
“是誰?”
“別擺出這副嚇人的面孔我也會告訴你,我就是為告訴你才來的。是個日本人。”
“日本人?”
“有一個日本人住在這兒,性情很怪,專門在哈萊姆區(qū)(紐約黑人區(qū))拍照。大叔說不定也給她當(dāng)過模特兒呢?!?/p>
“她?這么說是個女人!”
“是的,在這兒已經(jīng)住兩年多了?!?/p>
“那她現(xiàn)在住在哪兒?”
“西區(qū)136號街222號,就在哈萊姆醫(yī)院附近的那幢公寓里。她在這一帶頗有些小名氣。你一打聽就找著了?!?/p>
肯沒顧上道謝就從馬里奧的房間跑了出去。他還不知道有個專門給哈萊姆區(qū)的人拍照的日本女?dāng)z影師,哈萊姆區(qū)是游客們拍照的好去處,旅游車經(jīng)過這兒時,車窗里許多照相機的鏡頭都沖著這邊。由于這里到處都有危險的提示,真正進到里面來拍照的人寥寥無幾。
頂多不過是提個照相機到主街道上轉(zhuǎn)一轉(zhuǎn),走到125號左右,那就夠提心吊膽的??蛇@女人卻長期住在這里,專門從事哈萊姆區(qū)攝影,竟然有這樣的女?dāng)z影師,連最熟悉本地情況的肯也是頭一回聽說。
馬里奧所說的那個日本女人的往處,正好在哈萊姆區(qū)和東哈萊姆的交界處。他向路旁的流浪漢一打聽,馬上就知道了,說不定他們也都是她的拍照素材呢。
那幢公寓也和馬里奧的公寓一樣破舊骯臟,都將被拆除。這是一座四層紅磚建筑,墻壁上有反戰(zhàn)標(biāo)語是用漆噴上去的。還有胡亂涂寫的下流話。
門口臺階旁一只裝垃圾的塑料桶翻倒在地,野狗正在亂扒。旁邊還有位喝醉酒的老人坐在那兒懶洋洋地曬太陽。
令人奇怪的是,這里沒有哈姆萊區(qū)隨處可見的孩子身影。已是午后2點鐘左右了,竟看不到一個頭上長滿疙瘩的小孩子出溜來出溜去,就像是傳染病使這里的人都死絕了似的陰森可怕。
這里沒有像馬里奧那樣的“房管員”,也許是住在遠處的房主親自來催收房租吧。
肯立刻找到了那位日本人的房間,在二樓,因為門上掛著一塊用羅馬字寫著姓名的牌子。房里好像有走動的聲音。正好有人在家,一敲門里面便有人馬上問道:誰呀?
一個外國人,而且又是獨身女人,能一直住在哈萊姆區(qū)可真有膽量,但警惕性似乎也挺強的??蠄罅俗约旱男彰蜕矸莺?,說有點事要打聽一下。
聽說是警察,門馬上打開了,里面走出一位個頭不高。身材苗條的日本女人。因為她住在哈萊姆區(qū),所以在肯的想象中可能是個很厲害的母夜叉似的女人。然而出來的竟是位20來歲、五官端正的美麗的年輕女士,令肯頗感意外。
“您是三島由紀夫嗎?”
肯核對了一下門牌上的名字。
“不,我叫三島雪子?!?/p>
肯苦笑了一下,他把對方和日本知名作家名字的發(fā)音搞混了。
“我是肯·舒夫坦。不過,可不能因為一說是警察就隨便給來的人開門喲,在紐約假警察有的是,就是真警察有時也不能相信?!?/p>
肯馬上向這位初次見面者提出了忠告。
“噢,哪有那種事兒。我在哈萊姆區(qū)從未意識到會有危險。從外表看雖然有些可怕,但這里可盡是些好人。我不明白哈萊姆區(qū)為什么會令人恐怖,我倒是覺得離開哈萊姆區(qū)外出才可怕呢!”
“這是因為您還不知道哈萊姆區(qū)真正的可怕。不,也可以說你還不知道紐約的可怕。幸虧您被當(dāng)作‘客人’在這兒很受歡迎,您還沒有接觸到那些可怕的東西?!?/p>
“我可是相信哈萊姆區(qū)人,相信紐約和美國的?!?/p>
“作為一個美國人,我向您表示謝意。不過,我今天突然來訪,是因為聽說你可能給一位叫威爾遜·霍華德的老人拍過照片?!?/p>
“威爾遜?”
“住在東區(qū)123號街公寓的一位黑人,6月份死于交通事故,和兒子約翰尼住在一起的?!?/p>
“哈萊姆區(qū)的居民我拍過很多,可他有什么特征嗎?”
“我就是想知道他的特征才來的?!?/p>
“他大約多大年紀?”
“61歲,愛喝酒,年輕的時候當(dāng)過兵,去過日本。”
“去過日本。123號街的?唉,是那位‘日本大叔’吧?”
“日本大叔?”
“是個日本迷,他一直懷念年輕時在日本的時光,所以被稱為‘日本大叔’?!?/p>
“這一帶去過日本的人沒幾個。”
“著是那位‘日本大叔’,照片我照了不少,你想看嗎?”
“非常想看?!?/p>
“請進吧!”
他們一直都站在門口談話。雖然都是哈萊姆區(qū)結(jié)構(gòu)相同的建筑??墒覂?nèi)布置和氣氛與馬里奧以及霍華德的房間卻完全不一樣,確實像年輕女性的房間,既美觀又舒適。
肯跟著進了那間兼作客廳的臥室,里面有餐桌、椅子、床、床頭柜、沙發(fā)、衣柜、電視機、梳妝臺、書架等,東西擺放的位置十分講究,書架上還可以看到日文書。房子里井然有序,反映出了主人良好的生活習(xí)慣。
窗戶上掛著粉紅色印花窗簾,使房間的氣氛顯得更加溫柔、嫵媚。看樣子她在這兒住的時間已經(jīng)相當(dāng)長了。
這間房子還用布簾隔出一小塊兒地方來,后面好像放的是照相器材之類的東西,暗室可能就設(shè)在隔壁。
等了一會兒.雪子從隔壁的房間里走了出來,手里拿著幾張相紙。
“啊,怎么不坐呀!”
她朝一直站在那兒等著的肯驚訝他說道。
雪子將肯讓到沙發(fā)上。然后遞給他幾張6英寸的照片。說:盡量挑了幾張看上去有特征的,這就是‘日本大叔’?!?/p>
照片上黑人老人的嘴唇很厚,面部深深的皺紋像刀刻的似的,一雙毫無表情的眼睛深陷在那老朽而失去彈性的臉上,閃著細微的光芒。飲酒過度使他看起來比實際年齡更衰老。已經(jīng)沒什么奢望,只有記憶被封存在那滿是皺紋的皮膚底下。雪子從幾個角度給他拍攝了一組特寫境頭。
“這就是威爾遜·霍華德嗎?”
“名字我不知道,可要說123號街那位曾去過日本的黑人,就只有這位日本大叔了?!?/p>
肯目不轉(zhuǎn)睛地盯著照片。
“您認識他嗎?”
對肯那激動得有些異乎尋常的視線,雪子似乎不可理解。
“不,”肯連忙否認,“這照片能借我用一下嗎?”
“沒問題!我這兒還有底片呢?!?/p>
“那謝謝啦。另外,最好把房間布置得再素一些?!?/p>
“為什么呢?”
“有點太艷了?!?/p>
“您是說有點挑逗人?”
“不,我并沒有說‘挑逗’,但請別忘了這里是哈萊姆區(qū)。
“多謝您的忠告,不過,我還是喜歡現(xiàn)在這個樣子,迄今為止也沒發(fā)生過什么事嘛?!?/p>
“還有,即使有人稱是警察,也別讓他進房間。不過,我例外呀?!?/p>
肯笑了笑,告辭離開了雪子的房間。
肯看了從三島雪子那里借來的威爾遜·霍華德的照片感到非常驚愕,可他并沒有久久地沉浸在這種驚愕之中。他從中受到了啟發(fā),腦袋里出現(xiàn)了新的疑問。
這是個至今從未想到過的問題。肯為了證實這個問題。又到市中央登記所調(diào)查了威爾遜妻子德萊莎·諾伍德的戶口。德萊莎的祖父母是19世紀初從南部過來的黑人,父母親也都是黑人,1943年起住進了哈萊姆區(qū)。
另外,威爾遜·霍華德也是純粹的黑人。查登記所以前的登記冊,也沒發(fā)現(xiàn)他家和白人或東洋人有血統(tǒng)關(guān)系。如果查三代以前的話,得到他們的故鄉(xiāng)南部去查。但南部根本不把黑人當(dāng)人看待,在黑人流浪他鄉(xiāng)后,不可能繼續(xù)保存他們的登記冊,再說,美國人沒有戶籍觀念。日本的戶籍是以一家一戶為單位,而在美國卻是以個人為單位登記。因為是以個人或夫婦為單位登記的,所以即使看登記冊,也搞不清楚其父母是什么人。也就是說,不是以父子這種縱向的關(guān)系,而是從個人或者夫妻這種橫向的關(guān)系來考慮,在這種制度下,要認祖歸宗是極其困難的。而且德萊莎和威爾遜的出生,也是因為進行全國普查,才半強制性申報的,恐怕連他們自己都搞不知道原籍到底在哪兒。
根據(jù)肯掌握的情況來看,約翰尼·霍華德不是像純粹的黑人。在約翰尼最后工作過的運輸公司見到的照片也說明了這一點。說是黑人吧,膚色淺了點,而且相貌有點接近東洋人。
黑人和白人、或者和彼多黎各人、意大利人的混血兒很多,但和東洋人的混血兒則比較少。
“約翰尼的父親服兵役時去過日本,也許約翰尼是……”調(diào)查又有了新的進展。但約翰尼登記的出生日期是1950年10月,是在他父母結(jié)婚后約10個月的時候,他不可能是父親從日本帶來的。
一一一假如威爾遜謊報了出生年月?
肯的腦子里又閃過了另一種可能性?,F(xiàn)在規(guī)定申報出生年月必須出示助產(chǎn)醫(yī)生的證明,但在貧民窟,許多婦女生孩子部不請醫(yī)生助產(chǎn),作為“不得已的情由”,也就免去了醫(yī)生的證明書。
20多年前,二戰(zhàn)剛剛結(jié)束,到處是一片混亂,可以想象戶籍的手續(xù)遠沒有現(xiàn)在嚴格,申報時把出生年月推遲幾年是相當(dāng)容易的事。反正本人怎么報就怎么登記,很可能登記不實。
完全可以認為約翰尼是在日本出生的,因為什么變故才離開母親,他一個人陪伴著父親口到美國,回國后父親結(jié)了婚。當(dāng)時父親為了把約翰尼說成是夫婦間生的孩子,申報時有意隱瞞了真實年齡。
“那么,約翰尼的生母就一定在日本了?!?/p>
眼前出現(xiàn)的新輪廓越來越清晰了,這樣推斷也就知道約翰尼為什么要去日本的目的了。
“也許他是去日本見自己的母親?!?/p>
由于飲酒過度變得如同廢人一般的威爾遜,覺得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就把“日本母親”的事告訴了兒子,或許約翰尼早就知道自己真正的生母。
威爾遜即使活著也活不了多久,他那被酒精毒害了的身體,對社會無任何用處,只能成為兒子的沉重負擔(dān)。于是他就“廢物利用”,把自己的身體換點旅費好讓兒子去日本找自己的生母。
肯對自己的推測十分自信。
“到日本去找母親,被殺了,他可真可憐。”
此時,肯才可憐起這位素不相識、客死他鄉(xiāng)的黑人青年。不,對約翰尼來講,日本并非異國,而是名副其實的“母國”,他在母國被人殺害了。
他能見到母親嗎?不,大概在這之前就被殺害了吧,母親要是知道了約翰尼的死訊,肯定會痛不欲生的,也許他母親還不知道約翰尼到日本來了吧?!?/p>
想到這里,肯仿佛猛然被強大的電流擊了一下,身體變得僵硬起來。一種可怕的念頭出現(xiàn)在腦海里,他不敢再往下設(shè)想了。
“難道……”
肯靜靜地望著空中,自言白語道。(全本小說網(wǎng))
最新全本:、、、、、、、、、、